金山在左,银山在右,中间荡涤着的是龙潭迷人的碧波。
WKr4S<B8mr =PU@'OG E.'6p \ 靖西何人不知龙潭湖?
何人不识鹅字碑?
在“老靖西”们心中,
龙潭湖与鹅字碑是靖西的风骨,
也是萦绕在他们心头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龙潭历史
6o#J 57 Vn- qoan<z7 大龙潭位于靖西市城北1公里的龙潭河源头处。潭水清澈,水从潭底上喷,有如汤沸,潭面宽20余亩,古传水深有龙藏,故名大龙潭。
史料记载,雍正十一年知州骆为香建龙神庙于潭畔山脚,四周林木葱郁,古榕参天。庙前有皇华亭,知州王方田、颜嗣徽均有撰联云:“是动境静境,有山崖水崖。”“举手欲招云表鹤,豪吟恐震水中龙”。庙右侧建嵌赖亭,亭内竖仿东晋王羲之草书“鹅”字刻碑,“鹅”字碑高6尺、宽3尺,“鹅”字为一笔大草,由辽海门澹人书,清嘉庆二十年(1815)由归顺州知州宋庆和拓制,县增生(县公务人员)韦璠刻制。字高2.2米,宽1.35米,字划苍劲,结构稳实,运笔潇洒,一气呵成,系书艺精品。
<)cmI .J3 h1)+QLI mGz'%?zj 碑上方有“龙潭”碑序,两侧有明王阳明草书拓刻的对联:“壮思凤飞冲情云上,和光春霭爽气秋高”。庙左侧建有三层塔,古朴玲珑。潭中有安湖亭,郡守汤藩联云:此水故应环桂海,知君未免忆明湖。四面环水,远望如浮亭泛阁。潭北为渔翁撒网山,东是五马归槽,东南有宾山,西有金山、银山、水色山光,清幽别致。
<-d-.
8
-vT$UP X"8$,\wX, 龙潭是靖西八景之一,民间素来就有“龙潭随饮马投钱”之说,据说古时有一秀才骑马过,马眷恋不愿行,饮马潭边,秀才掏钱投潭致谢,马始上路,故有“龙潭随饮马投钱”之说。
r& RJ'z +=`w bq7()ocA 823y; *~`oA~-Q 龙潭建设
1958年人们拦河造湖,在金山脚下的龙潭河段筑起一道高大雄伟河坝,筑起人工湖。山水风物,总是随着岁月时光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着。
1960年于潭下游5百米入建圬工溢流坝,坝内常年蓄水,成为今天浩瀚的龙潭湖,名“大龙潭水库”,水面宽250亩,库旁山脚土坡均种上大片树木,葱郁成林。
}zo-%# AED
9vDE Jx3a7CpX 2002年,龙潭水库主坝堵漏工程动土,动土建造时,很多靖西人曾到工地挑土运石做义务劳动,为龙潭湖的建设,他们磨破了肩膀,晒黑了肌肤,流下了汗水。
w6 Y+Y;,'f uPFbKSJj fk#Ggp< 鹅字碑是靖西市重点文物保护建筑,是龙潭湖的标志,是靖西古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2015年2月,县政府决定对鹅字碑进行翻修,同年8月,随着靖西撤县建市的成功批复,鹅字碑翻修成功结顶,新建的金水桥巍然屹立于鹅字碑两侧,望江亭的面目焕然一新。
YU87l VQ~eg wJL aF=;v* 2007年,龙潭河两岸绿化工程启动; 2011年,重建龙潭大坝下通往大觉屯大桥;2013年,修建金山、银山上山小道,龙潭游泳池施工建设……
EZ Q!~ Q1h v2*/U 5W{|?l{ s5b<KQ. N}|1oQkjf p<VW;1bt5 2}{[J <!u(_Bxw/ v&^N +>p 没有30多年的改革开放,靖西哪能有今天的湿地公园?
B^1jd!m 是的,靖西湿地公园是时代的一大杰作。2013年,位于靖西县城东北面、大龙潭水库以南的龙潭河两侧的龙潭湿地公园开始动工建设,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4100万元。公园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在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具有其他景区所无法比拟的环湖骑行、游泳、水上步行等水上活动。
TDtHRhq7 8Z@O%\1x6 qyIy xJ 在感叹历史的坎坷曲折、时代风云多变的同时,随着一系列工程建设的完美收官,龙潭悄然成为众多游客前来消闲、养神、避暑的边陲江南。
Rlr[uU_ ht:L
L#b*( +SRM?av 龙潭就像是一本历史厚重的书,一页是金山的灯火璀璨,一页是两岸的繁华街景,这里酒肆茶楼,顾客盈门,人流不息……这不仅是靖西人文生活的折射,更是多少年城市沧桑演变的真实缩影。
esTK4z] aBF<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