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萨沙 @zAav>
: ?J0e4.]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C ehz]C
>w)A~ F<
解放军历史上最烂的自动步枪就是它:粗制滥造的代名词63式步枪 3W.5[;}
y-k]Tr
曾援助越南数万支,被澳大利亚军方称为:AK68 ,投入越战实战,让傲慢美军提心吊胆一阵子。 L__J(6,V2
80年代后 出口一批到欧洲、阿富汗等地,90年代南斯拉夫内战时还看到它的身影。 pjrzoMF
*8#]3M]
63式自动步枪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虽然63式是中国自研的第一款自动步枪,设计上也算是颇有水平,可惜最后莫名其妙地惨淡收场。听萨沙说一说吧。 v5g]_v*F
PYJ8\XZ1_N
3{R7y
50年代,中国装备了当时世界上也属于领先水平的56式枪族,包括56式半自动步枪(苏制SKS半自动步枪)、56式自动步枪(苏制AK47自动步枪)、56式轻机枪(苏制RPD轻机枪)。 K
f}h{X
<OA[u-ph%S
然而,50年代的解放军对56式枪族并不是很满意。 GK8x<Aq%z
Mxk0XFA
作为刚刚经历过朝鲜战争的实战军队,解放军官兵对56式半自动步枪比较满意,认为这是一款优秀的半自动步枪。它的单发精度较高,结构简单,可靠性,节省子弹,还可以拼刺刀。 sB'Z9
" UxKG+
但是,56式半自动步枪不可以全自动扫射,装弹量只有10发,还不能快速更换弹匣,火力上有缺陷。在近距离遭遇敌人,比如打伏击时,枪械的长点射、扫射是很重要的,可以借此压制住敌人。 $R_RKyXzo
6Cz%i6)
所以,56式半自动步枪并不合格。 IPEJ7n49
5.X`[/]<r
4}MZB*);0
至于56式冲锋枪呢?它倒是使用30发弹匣,还能扫射,火力压制性是足够了,还有无与伦比的可靠性。 SVj4K\F
9w08)2$Na
可惜它的枪管较短,单发精度同56半有明显差距。全自动射击时,它的枪身也难以控制。 ^y p`<=
v+qHH8
在今天看来,这似乎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g*[DyIm
:iVEm9pB)
在40年代,苏军已经完全淘汰半自动步枪,全部装备了AK47自动步枪。 $5S/~8g(
9#D?wR#J=
56半原尊的设计者西蒙诺夫都说,半自动步枪的已经结束了,苏军只需要装备自动步枪AK47。 xYl ScM_~
d;WXlE;
苏军这么想,自然是有理由的。 {*Tnl-m~
J4>k9~q
苏联陆军已经彻底立足于机械化、摩托化! yjB.-o('
3_cZaru
_{ f7e^;
在苏军的规划中,步兵平时使用步兵战车运输,战斗时只需要下车对步兵战车和坦克进行掩护。步兵战车和坦克,都有大量重武器进行远距离火力压制。步兵压根不需要半自动步枪,只需要可以近距离猛烈射击的自动步枪即可。 8 CN~o|uN
jO+#$=C
再说通俗点,苏军步兵战车有1门火炮和多挺机枪,可以轻松摧毁和压制100米以外敌人各种目标。苏军士兵仅仅是保护步兵战车不被敌人靠近,以及配合它的攻势打扫战场即可。 +u]L#].;
i\94e{uty[
8zWKKcf7t
在步兵战车的强大火力下,普通步兵班那点轻武器火力又算得了什么? R@Bnrk
aFtL_#
U
以BMP3步兵战车为例,1门100毫米线膛炮,1门30毫米机关炮和3挺7.62毫米机枪,火力强于1个步兵连。仅仅这1门30毫米机关炮,有效射程高达2000米,射速很高,配备500发炮弹,是敌人任何轻武器都难以匹敌的。 EhK5<v}
d>r_a9 .u
事实证明,苏联人的思维并没有错。 <Q|(dFr`v
6$_//
至少未来几十年内,他们这套是正确的。 OF/DI)j3
0gOB$W
不过,50年代中国的作战思维就完全不同。 z4iZE*ZS
'>0rp\jC
中国的国力和军力有限,又先和美国开战,后同苏联翻脸,夹在两大敌对阵营中。 2j(]Bt:
N9jSiRJ
如果建立摩托化、机械化部队,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没这个实力的。 z*BGaSX %
CHo(:A.U>
~LufHbr
解放军在50年代搞得是骡马化,也就是依靠骡马来运输重武器和主要辎重,步兵则轻装徒步行军。 ;JAb8dyS2
AW<z7BD
解放军1969年开始组建摩托化步兵师和摩托化步兵军,1985年全部实现摩托化,历时大约30年之久。 A@qwD300Vo
t)h{ w"v
即便是1985年实现了摩托化,也只是中国的标准罢了,也就是步兵乘坐卡车作战。 mb_~
"}A
+tSfx
按照苏联和美国的标准,解放军在80年代并没有达到摩托化、机械化。 cO^}A(Ma(
"Z70
jkW[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步兵战车ZBD-86,还是1986年仿造苏制BMP1。而解放军的63式装甲车性能很烂,充其量只是装甲运输车,基本没有作战能力。 `ot<BwxJ
\V/;i.ng
站在50年代的角度,解放军的摩托化、机械化还是遥远的事情。 ds|L'7
y`Km96Ui
退一步说,就算解放军在五六十年代就能建立大量的摩托化、机械化部队,也肯定不是美苏同类部队的对手。 7PG|e#
Hb|y`O k
fjwUh>[ }
那个年代,中国实行的是所谓全民战争理论,也就是类似于北越和阿富汗那种打法。 3IHA+Zz
$9m>(b/;n
通过正规军正面抵抗。以及在敌人占领区使用小股正规军配合大量民兵,进行持续的游击战,最终拖垮敌人。 I@9[
|JRaskd
在这种思维下,63式自动步枪的性能要求,就被提出来了。 3,4m|Z2)
?)i`)mu'
使用这种自动步枪的战士,有相当一部分是素质不高、训练不足的民兵,难以掌握全自动的射击技术。 R<FW?z*
W\l"_^d*
所以,63式自动步枪要以半自动,连续单发精确射击为主,精度不能低于56式半自动步枪。 \CDzVO0^
/\C5`>x
1Z| {3W
作为游击队,需要经常打伏击战,尤其需要近距离利用急促火力袭击敌人,打了就跑。 ^DWhIxBh
QH.zsqf(
所以,63式自动步枪必须具备56式冲锋枪的长点射和扫射能力,可以短时间发射大量弹药,精度略高于56冲即可。 JMIS*njq^
+(qs{07A$
民兵射击技术不高明,连发精度再高也没有太大意义。 (TQhO$,
=abBD
y4Fuh nb>
当年很强调战士的勇敢精神,强调敢于刺刀见红。 pR*)\@ma
.Bb86Y=3
所以,63式自动步枪必须保持一定长度,还要配备长款刺刀,专门用于近距离拼刺。 A:5B6Z
<oP"kh<D4
说来可笑,早在1939年诺门罕战役中,日军这么强调近距离拼刺肉搏,刺刀造成的苏军伤亡,仅为苏军伤亡总数的0.9%。 "Oj2B|:s&
cJ#|mzup
要知道,无论苏军还是日军,那时候还没有大面积装备冲锋枪,尚且如此。 2,.;Mdl
}6#u}^gy
在50年代末还强调拼刺肉搏,是一种非常落后的作战思维。 q/l@J3p[qm
&ytnoj1L(
63式是1959年开始研制的,恰好是大跃进时代。 =%IBl]Z!"
P]wCC`qi
当时我国并没有独立研发过自动武器,只是山寨了一些作品,比如50冲、54冲、56冲。 ZclZD{%8J
p?qW;1
山寨这些自动武器时,我国只是单纯的仿造,并没有进行什么改良,尚且没有完全吃透它们的技术。 mw,\try
whdoG{/
现在突然要求自行设计自动步枪,性能还要很优秀,研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y7|@'V[v0
'X@>U6s
于是,63式研发团队只能根据56式半自动步枪为基础,结合56式冲锋枪的特点进行摸索。 r"aJ&~8::W
\$%q <_l
f1}am<
时代特殊,院校出身的专家被认为是越有知识越反动,大多靠边站。 Q@HW`@i
U{%N.4:
最终设计团队主要是部队的军人、工厂的技术工人以及院校刚毕业的大学生。 xY,W[?3CY
)Fw{|7@N
这些人虽然有干劲,有一定枪支使用和制造经验,或者有一些理论知识,距离独自设计世界先进武器,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的。 #HF;yAc
>ho$mvT
大家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y 0Xf9^
UxS@]YC
虽然枪支名义上是1963年就定型,实际上直到1969年才实现了量产,前后长达10年之久。 1j":j %9M
>t Ll|O+
X!/o7<
平心而论,63式的一些设计是不错的,后来也被81式自动步枪沿用,但在那时候还不算成熟。 +M %zOX/
9u2Mra
它的自动机质量中心距与枪管轴线的距离靠拢,还有完全重新设计导气系统采取气体调节器结构,目的都是提高精度且保证枪支可靠性。 !1<?ddH6
1`z^Xk8vt
除此以外,63式为了保证精度,枪管长达520毫米,而56冲(AK47)仅有410毫米,精度很高的81式为440毫米。 sn6:\X<[
;S_\-
]m&g
具体技术上东西不多说,只能说该枪的一些性能还是可以的。 0z1UF{{
P6
& _q
$b=4_UroS
就单发精度上,63式大体达到了56半的水平,100米距离上R50为50毫米(R50是某一距离内一定数量的射弹,取50%的弹着点测量散布半径)。 N5Rda2m
~!A*@aC
如果是优秀射手打百米固定目标,可以做到枪响人倒。 u^NZsuak
7B|
#*IZe
e"]*^Q
该枪全自动射击很烂,性能同56冲差不多,但可以做二三连发射击,比56半要强得多。 Ja(>!8H>@
f~{@(g&Gl
对连射功能没有高的要求,63式使用的是20发弹匣,并不是30发。 ~|t7
}W)c-91
k,UezuV
该枪可以使用不可拆卸的刺刀,拼刺的时候威力很强,可以满足部队需要。 ZN]LJ4|xu
{ :m%n-
枪械结构简单,拆卸组装很容易,维护也很方便。 ,j|9Bs
d|?'yX
c6"hk_
63式最大的悲剧是,它从设计开始就已经过时。
~DJ>)pp
@+(TM5Ub
该枪的设计理念是立足于人民战争,要求制造一种廉价、简单、以单发射击为主的武器。 ?
pkg1F7
!W3bHy:C"
这个思维本来就是落后于世界的,也导致了枪械必然会失败。 @4%a
S+7:fu2?+
同时,设计成功是一回事,如果在量产中保证质量,又是另外一回事。 5^W},:3R
A0>u9Bn"Qw
JDA :)[;
从1969年量产开始,短短几年就生产高达600万支。 z/&2Se:
aHzS>
文革特殊时期,国家认为苏修随时可能进攻,对制造武器的数量有很高的要求。 L@t}UC
9=wt9` ?
63式的结构只是相对简单,比56半和56冲还是要复杂了不少,不可能达到国家要求的年产量。 K9 tuiD+j
%:~LU]KX
在1967年试生产时,由于机匣等结构复杂,加工难度也大,当年只生产了6000多支。 0-!K@#$>=
!J@!P?0. C
现在突然产量要提高到每年一二百万支,简直是天方夜谭。 /Q8glLnM
}q~M$
在政治任务第一的时代,设计团队只能强行满足生产量的要求,为此不惜打破常规。 vsU1Lzna6@
pf'-(W+
gPrIu+|F
在没有严格论证的情况下,设计团队甚至制造工厂,在生产线上对步枪结构进行简化,对生产工序也进行简化。 ">V.nao
`NNr]__
最终量产的63式,有着大量的改动。比如步枪的机匣本来是整体锻件毛坯机加工而成,后来改为冲铆组合的机匣。修改的时候根本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和测试,导致灾难性后果。量产的机匣强度不够,加工时就会变形。 RO10$1IW.2
FBCi,_
\4
到了部队以后,官兵吃惊地发现该枪机匣竟然会变形,导致枪支几乎不可用。 ;#F7Fp *U
RV2s@<0p
有些部队特别挑选出精度最好的63式,作为团射击考核的专用枪支。这些枪支只要闲置一段时间,因机匣会变形,精度可能完全不同。 X\dPQwasM
[EX@I
=?
本来能打10环的枪,现在根本上不了靶。 w?LDaSz\t
TDtS^(2A7K
DL:wiQ
机匣的结构比较复杂,零件就有10多个。冲铆加工技术水平不够,经常出现部分零件尺寸不对,组合成整枪就会造成严重问题。 2G9sKg,kL
;Fi(zl
部队发现部分63式精度有问题,无论如何校对都是没用的,枪支等于报废。 $%ts#56*
3TS(il9A
官兵们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拆卸后对比其他63式,发现有的机匣零件竟然有几毫米的偏差,这还能好得了吗! Vs0T*4C=n
hQT
p&
yS)73s/MrY
枪械的躯干机匣已经如此夸张,作为心脏的枪管又如何? y:>'1"2`
|re>YQ!zd
生产时改变了枪管和机匣连接工艺,枪管部分外径小了10毫米!!这导致射击时精度巨降,甚至出现枪管迁移的重大问题。 j(*ZPo>oD
E"|LA[o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甚至连防锈涂漆都有问题。 ZI8*PX%2
2V*<HlqOif
63式用一段时间就会掉漆,根本无法防锈,外观也破破烂烂。 | ]DJz
7Y>17=|
SK@%r
就算不谈这些问题,63式的整体设计仍然是老旧的。 Eoo[)V#x{
cGVIO"(VP
它采用木质枪托,不可折叠,枪长1米,空枪就重3.8公斤。 6zfi\(fop
(4WAoye |
随着解放军越来越多的编组摩托化部队、机械化部队,这种长枪无论是乘坐装甲车还是卡车,都非常不方便。 I2R"
Y<
t"]+}]O
而63式强调在开阔地区精确射击,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这些应该由重武器或者班用轻机枪来完成,根本不需要单兵的自动步枪承担。 L-}6}5[
4Sq[I
}%;o#!<N(@
63式装备到部队以后,因为故障极多、精度不够、制造粗劣,官兵干脆拒绝使用。 TrBBV]4
4)i(`/U
据说全军大比武时,有个特等射手前一天校对好了63式,十发九中。第二天实弹射击时,枪竟然全部脱靶。 `?H yDny
.*bu:FuDE
他说枪有问题,同行的军官还不相信,毕竟是昨天刚刚校对好的。结果军官自己开枪也是脱靶,才发现枪确实有问题,气得直接砸了。 et$VR:
,iQRf@#W_b
射手认为这些精选出来的枪,才放一夜就出问题了,这种武器还能打仗吗?在战场上只要摸爬滚打几分钟,枪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它同皮实的56半、56冲,根本不能相比。 b?~%u+'3
`- \J/I
vA r
fsgk
除了精度问题,63式设计也有缺陷。 NLz[F`I
K Qz.g3,
枪支射击时,导气箍、活塞、调节塞之间存在缝隙。 !&k}YF
+oT/ v3,
经常有战士射击时,63式突然向后冒火星,甚至出现被烧伤现象,尤其对眼睛威胁很大。 PqOPRf
4%(\y"T
一些战士说“敌人狙击手都打不瞎的眼睛,给这支枪弄瞎了!” c[I4'x
y]veqa
最夸张的是,63式还不结实。 3wQUNv0z
.P|_C.3-l
l; ._
?H
63式原型很沉重,空枪就有4公斤多,比我军现役的95式轻机枪还要重得多。为了减轻全枪重量,同时和宽大的机匣匹配,连枪托也变薄了,导致强度不够。 jBO/1h=
当年大练兵,战士们训练很艰苦,抱着枪滚来滚去、磕磕碰碰都是寻常事。然而,63式经常出现木质枪托断裂。 BcfW94
yG`J3++
S
一些老军官也忍不住,曾说“就算是当年用的清朝老套筒,也足够结实。我们在朝鲜,用枪托还砸死砸伤不少敌人呢。哪有这么造枪的!” c9 c_7g'q-
TfbB1
!ibdw_H
从70年代开始,由于部队群情激奋,恶评如潮,63式逐步退出一线部队,交给二线部队和民兵预备役。 mT7B#^H
^D=1%@l?#
无论后来如何辩解,1979年中越战争中,军方退回使用了50年代的56半和56冲是客观事实。 Hlr[x
1JFCYJy
63式在1978年基本从现役部队撤装,由于性能实在太低劣,连民兵也不喜欢它。 ^"?fZSC
dV( "g],
])sIQ{P
服役时间太短,63式只是装备过去越南支援的中国民兵,基本没有参加过正规作战,也没有找到值得一说的战例。 :'pLuN
*88Q6=Mm
很搞笑的是,我国很多民兵预备役部队装备了63式。一些中学生、大学生军训打靶时,却用过这种冷门的武器。 )Uk!;b
D[NJ{E.{
zP8a=Iv
另外,600万支63式被淘汰下来,直接回炉太可惜。 *x;&fyR
a->;K+
我国挑选了其中比较好的枪支,援助或者军售给一些第三世界国家。 k\qF> =
Br,^4w[Hq
XmK2Xi;=b
在一些战区,偶尔能够看到63式的身影,基本都是当作半自动步枪使用。 K9*vWoP'
122%KS
B`)gXqBt
说来说去,63式本来就是一种过时的武器,诞生的时候就已经过时。 m4<5jC`-M
_shoh
63式就是,可以全自动射击的56式半自动步枪罢了。 "\x<Zg;
x2m*0D~
而苏联在50年代、美国在60年代都淘汰了这种设计理念,我们还抱着不松手,63式不失败才怪。 Hj>(kL9H
DhVF^=x$
不过,63式也不是全无可取之处。 QQnpy.`:/
<;R}dlBASW
@]r l2Qqe
最初的样枪具有单发和二三连发精度高,实现了步冲合一,采用了一些比较新的技术。 o<Esh;;*nm
Ju"*;/
虽然63式本身很烂,这些技术积累却为后来的81式自动步枪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Dd"qON!
Fbpe`pS+V
俗语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他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