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利用山形地势“种”出亿元产业
思思发于2015-06-18 来源: 点击(27036) 评论(0 评论

我县拥有中药材物种3000多种,位居广西县份之最,境内的通灵大峡谷素有“壮药谷”美誉。

近年来,我县全力打造“壮药之都”,诚招各地客商前来发展中草药产业,激发了我县群众仿野生种植中草药热情。截至5月底,全县中草药种植有田七、山豆根、岩黄连、姜黄、鸦胆子等40多种,面积超过5万亩,今年预计产值2亿元,销售收入将超4000万元,800多名种植户年均收入近5万元。

“我们充分利用‘端午药市节’品牌,进一步挖掘民间壮医壮药资源,全面传承振兴壮医壮药文化,将中草药发展列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力争种植面积达6万亩,使中草药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起重要作用。”县委书记黄小宁说。

林下田七获院士好评

种植田七需要轮作,间歇期达10年之久。怎么办?

“发展林下种植”,“中国田七之乡”靖西找到了答案。

2012年以来,根据田七喜阴的生长特性,在不破坏当地任何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县五岭林场投入资金150万元,建立40多亩标准化林下田七种植基地。

6月14日,在五岭林场生态林下,记者看到了林下种植的田七,长势十分喜人。

“轮作技术难题目前没有被攻克,我们换个思路,尝试林下种植,居然成功了。”场长赵峰说,去年底,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实地考察后,给予我县林下田七充分肯定:“这样种植很好,成本低,另外,它自然生态,靖西田七要走绿色生态、高端高品质这条路。”

林下田七整个种植阶段表现出投资少、病害少、杂草少、用工少等特点,培育出无公害、品质优的品种,凸显了良好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赵峰介绍,按照常规测算,三年红籽和子条亩均市场收益10.2万元,除去亩均成本2.7万元,发展林下田七种植每亩纯收入达7.5万元。

去年起,我县整合县发改、扶贫、林业、民族等部门资金,加大对田七种植的扶持力度:对田七种植每亩直补4000元;优质育苗基地的田七苗出售给本县境内种植户的,给予每株0.2元的育苗补助;愿意贷款的,给予贷款贴息等。

目前,我县与广西药用植物园达成“万亩林下田七种植”共识,先后在新靖镇、龙临镇、武平镇、禄峒镇建设4个示范基地,有田七种植户266户,力争到2016年全县田七种植面积超万亩,第一期项目3000亩已经完成。

山豆根成大宗中药材

山豆根,这个藏在大山深处的野生中草药,如今成为我县百姓“治穷根”的良药。

果乐乡果乐街大安屯的农正义,一年光是卖山豆根种子就收入二三十万元。

“去年,我家共收得山豆根种子130公斤,每公斤1700元,买的都是熟人。大部分卖每公斤1400元,收入有20万元左右。”面对记者,农正义一脸笑容。

农正义2008年上山收集山豆根种子,然后在自家的荒坡上试种获得成功。2011年他租地扩种山豆根12亩,如今形成了近70亩的山豆根种植园。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农正义种山豆根致富后,带动本屯宋祝山、梁华等5户农户也租地种上了山豆根,面积近100亩。“2011年农正义赊给我山豆根种子3公斤试种,并指导我进行管护。现在我家山豆根面积已发展到20亩,去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说到农正义,村民梁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仿野种山豆根“治穷根”的成功案例,同样影响了我县的决策层。

我县组织果乐、武平、岳圩、地州等乡镇群众充分利用山地、石缝种植山豆根,拓宽他们增收渠道。由于山豆根种植周期短、易管理、见效快,群众对种植山豆根积极性较高。目前山豆根种植种面积累计达到6230亩,山豆根块、苗木、种子等收成产值达到1062.7万元。

此外,相邻的德保、那坡也大力发展山豆根种植。其中那坡已经发展了3000多亩。

“山豆根等中草药种植逐步形成了大宗中药材,现在我们又成功引进广州正达投资发展公司和宁波中药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这对我们打造‘壮药之都’和助农增收都是强有力支撑。”县委副书记、县壮医药产业工作组组长杨世爵说。

仿野生黄连走上有机路

去年,湖润镇仿野生岩黄连种植基地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证书。

“我们研究探索了10年,终于通过了认证,而且仿野生岩黄连栽培技术也申报了发明专利,争取把岩黄连产业做大做强。”6月15日,湖润镇新达岩黄连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许廷耀高兴地说。

目前,合作社实施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已拥有近20万棵岩黄连,并向外提供种子、种苗、回收产品。“获得了有机认证,路子会更加广阔。”基地一位农民说。

岩黄连是一种名贵野生中药材,生长于悬崖峭壁岩缝间,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用来治疗肝病、痛风,及各种炎症等,具有独特的疗效,也是民间抗癌的中草药秘方之一。

记者在基地看到,空心砖砌成的一堵“长城”形成人造石峭壁模样,墙内墙外生长着一株株泛翠吐绿的岩黄连,整个“城墙”都被金灿灿的岩黄连花朵紧紧地包裹着,一束一束花儿争相斗艳,微风吹来,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莫世学是新群村上的屯人,他也是岩黄连种植大户。莫世学介绍,他种植岩黄连已经好几年了。“因为岩黄连冬种夏收,几天喷淋一次水即可,收获时间能够灵活掌握,不误农时,而且自创的墙种模式也不占用农田。目前我每年收入10多万元,种植岩黄连已成为发家致富的‘金钱草’。”莫世学说。

如今,我县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种植+产品回收”模式发展岩黄连,广阔的前景给药农更多期待。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添 加 图 片
<--上传图片在这里,多大图片都可以!
上一个 下一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