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3时21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秋分。
秋分,昼夜在春分之后又一次平分。寒暑平分,昼夜均长。
同时,这一天还是“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是第四届。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惊蛰时候听过的轰隆春雷,到了秋分时声鸣渐歇,鲜少听到了。
二候蛰虫坯户
秋分时节,寒凉来袭,蛰虫们也开始给自己的洞穴“添砖加瓦”,把洞穴垒得再结实些,洞口开得再小些,以抵御寒气入侵。
三候水始涸
秋季降水减少,夏雨遗存的积水逐渐干涸,故而河流舒缓了,流水不再湍急。秋气之美,常在于水之静美,而水之静美,又常给人岁月悠悠时光不老之感。
“中国农民丰收节”
为什么定在秋分日?
秋分前后,正是秋收的最佳时期。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6个节气,秋分的“分”字,即把一件物体一分为二之意。秋分日不仅是秋季之半,也是昼夜平均的日子,一年中唯有春分和秋分两天有这种现象。此后便是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
古人认为,这两天是阴阳二气转换的关键节点,所以在春分日祭日,在秋分日祭月,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古人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粮也。”春华秋实,春种秋收,是万古不变的自然规律。而秋分前后,正是秋收的最佳时期。
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农作物成熟时间也不同,但把“丰收节”定在秋分日对于大部分地区来说都是恰当的。
秋分前后,也是古代丰收节“秋社”。
古代与农业相关的节日,主要是“春社”和“秋社”。所谓“社”,就是祭祀土地神。
“春社”是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多在春分前后,又名“春社日”;“秋社”是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多在秋分前后,又名“秋社日”。
在古代,每逢“社日”,从官方到民间,都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虽然“春社”和“秋社”的活动都是以祭祀土地神为主,但主题略有不同。
“春社”正在春种之时,人们主要是祈求土地神保佑农业丰收;“秋社”在秋收之时,人们主要是表达感恩酬谢之情。这种区分,即所谓“春祈秋报”。
从传统习俗来讲,“秋社”其实就是古代的“丰收节”。
“丰收节”选择在秋分这天,容易记住。
为何把中国农民丰收节定在秋分日而不是“秋社日”?
“秋社日”计算比较复杂,时间不固定,对习惯使用公历的现代人来说很难记住是哪一天,而把“丰收节”定在每年的秋分日,就很容易记住。
且古代的“秋社日”以祭祀酬谢土地神为主,一些娱乐活动不符合现代节日的要求。
我国自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至今,已举办了三次庆祝活动,今年是第四届,主题是“庆丰收、感党恩”。
来源: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四川文旅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