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黑裤黑衣壮,那山那水那坡美 AngECkF-
%&]}P;&
那坡是一座具有现代风韵 又不失古典气息的文化小城 地处桂西南边陲 是东盟贸易区的主要通道之一 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 [attachment=533275] mhVoz0%1X zgRP!q<9tt 那坡县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云贵高原南端,东面与靖西相连,西北面与云南省富宁县毗邻,南面与越南接壤。这里群山延绵,沟壑纵横,独特的地形地貌孕育了许许多多奇特的自然景观,素以 “山险、水美、洞奇”著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美丽的那坡吧! G/8xS= {//F>5~[ Q./lX: 镇安公园 {tT`It Ffxk] o&%c 镇安公园,位于那坡县城北面,公园由“两区两馆一遗址”组成,即感驮岩游览区、烈士陵园游览区和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那坡烈士陵园陈列馆、感驮岩遗址,总占地面积约300亩。那坡县自宋皇祐五年间开始建置,从建置之始至清光绪十二年,“镇安”一名沿用了800余年,是那坡历史、人文、发展历程的缩影。镇安公园,是那坡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的聚集区和展示区, 是那坡近现代重要事件的历史传承地。 ?}]kIK}MC [attachment=533274] 感驮岩游览区 qA~D*= [attachment=533273] [attachment=533276] a[$.B2U 01、感驮岩 O)5PUyC:H LQh\j|e9 坐落在那坡县北部的一处岩洞,名为感驮岩。据《镇安储志》记载:“宋时镇安府(今那坡县府)旧址在感驮岩下”。至清嘉庆二年(1797年)镇安府通判汪应绶将岩修建,塑以三宫、龙王、财神、观音诸偶像布置其间,为信男善女求情祷雨、乞财赐福活动的场所。
A5`7o9 [attachment=533277] 2s4=%l NF1D8uI 感驮岩一带的地势平坦开阔,岩体雄奇峻峭,堪称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至感驮岩时,纷纷有感于它的宏大壮阔而作诗题词。 xXx`a\i [attachment=533280] fM|g8(TK, - dOT/%Ux 1958年,当地农民在感驮岩附近挖取岩泥充作肥料时,挖出了大量的碎石杂物。随后,考古人员从这些碎石中发现了许多石具、陶器和铁器等文物,经鉴定,他们推断,感驮岩的地下隐藏着一处古文化遗址。 [attachment=533278] ;OPCBd r :te xl 感驮岩遗址出土的文物,横跨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文化早期和铁器时代三个阶段,出土的文物不仅数量多,而且风格独特的牙璋、炭化粟等在广西史前考古中还是首次发现。牙璋的发现,证明感驮岩遗址与中原地区古代文化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感驮岩遗址的发掘填补了广西史前文化空白,为研究华南乃至东南亚地区古代社会面貌及古代文化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aBd0i& 02、土司衙门 _kx ( Lu.^ fhY[I0;}$ 土司衙门就在感驮岩遗址洞口,修建了正殿大门、侧墙走廊龙门、月台等古建筑,红色的大门墙体在岁月的洗礼中,呈现出沧桑而厚重的朱红色,门前大树垂挂,红与绿渲染出极致的对比色,只是站在门口,便能拍出大片感满满的照片。让人误以为,这不是个城内寻常休憩的小公园,而是误入了充满氛围感的古镇名居。 <zf+Ii1:, [attachment=533279] c==Oio(" _5K_YhT 岩口有人工建造的山门一座,门内两侧各有厢房两间,青砖砌墙环护。墙壁上的字画龙飞凤舞,栩栩如生,门外两侧置石狮两头。过山门后,通过右厢房月亮小门即可进入洞内。洞内有石柱、石笋、石幔、石花,或似观音坐莲,或似飞禽走兽。 bMUIe\/v[ L|2COX [attachment=533281] ={b
]
[attachment=533282] 5"gRz9Ta`
Vd/S81/
[attachment=533283] 2 Lamvf (En\odbvt 03、丹桂塔 [attachment=533284] k41la? ~`})x(! 丹桂塔位于感驮岩前汇集数股清泉而形成的碧绿平湖湖心偏西的一块大盘石上,湖边垂柳成荫,更有亭廊小桥相配,方便人们游息。 wr$}AX 丹桂塔塔高15米,六角形,3层,飞檐,塔顶葫芦用三合土塑制,塔门向南。内有木梯通至顶层,每层大门均有对联。 z8j(SI;3 一层门联是:“宝塔崇隆,宛若群山集岚;龙潭浩翰,依然万派朝宗”;二层门联是:“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三层门联是:“双目观北斗;一笔转春风”。塔中原供有诸佛神台,现已无存,登塔可观城郊附近景色。 3N
bn|_`( [attachment=533286] R|CY4G
j i]53A0l 04、丘柳松烈士墓 [attachment=533285] Fm;)7.%
> 邱柳松墓位于感驮岩北侧,墓呈拱形长体,碑顶塑有1颗五角星、呈立体四面三角形。碑基为四方形,墓旁为石护墙,墓地宽20平方米,四周松柏翠绿, 肃穆庄重,令人敬仰。前碑刻有“邱柳松同志之墓”七个大字,后面刻凿邱柳松生平。 kr*c?^b 曰:邱柳松同志系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南平区湾响屯人,1943年参加桂东南陆廉游击队,历任滇桂黔边靖工委委员,第二区区委书记,镇边县(今那坡县) 第一区组织委员,天保县(今属 德保县) 县委书记,镇边县委书记。于1950年12月不幸逝世,终年29岁。 KJ)nGoP> cyhD%sB[D9 05、龙头石 [attachment=533287] hKTg~y^ B![5+ 龙头石位于后龙山山体中部,龙头探出崖壁,龙身藏于山体之中,犹如一只蛟龙欲挣脱山体的束缚,潜入敢驼山前的四江汇合的深潭之中。 eb/V}% 06、蝙蝠石 [attachment=533288] 因形似一只倒立与岩壁之上的蝙蝠而得名。 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 [attachment=533289] 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大门 BH-[q9pf
5i/E=D 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坐落于那坡县城北人民公园中心地带,依傍在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感驮岩遗址”南侧,它的前身是“那坡县博物馆”。经过全面改造升级后,才有了如今这座涵盖各种少数民族风情的博物馆。 _RW[]MN3* 作为广西边疆民族重要的标志性展示窗口,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集边疆民族特色文化、边疆民族多彩韵味和风土人情于一体,主要介绍那坡县以及广西沿边民族的历史文化、地理风貌、人文风情、民风民俗。 HEuM"2{DMM [attachment=533290] 干栏式建筑 ZM vTDH! 博物馆的陈列分为广西边疆少数民族风情和那坡历史文化两大主线,采用“专题单元陈列”的结构方式,设置“民族 • 民风 • 民情”、“那坡•那年•那事”两个展区。 ,Mhe:^3 第一展区“民族 • 民风 • 民情”分为壮乡风土、 瑶山神韵、 苗岭民情、 彝风异俗、 高山汉风、京岛人家六个部分组成,分别向观众展示那坡、靖西、大新、龙州、凭祥、宁明、天等、防城港区、东兴等(县市区)广西边疆各民族的历史渊源、特色文化、奇异风情、民风习俗。 [attachment=533291] 黑衣壮传统服饰 [attachment=533292] 瑶族传统服饰 [attachment=533294] 苗族传统服饰 C^%zV>o @|GeR 第二展区“那坡•那年•那事”展示的主要是那坡县的历史文化,通过“感驮秘境”、“镇安印记”、“边城风雷”、“睦边情谊”、“岁月年轮”等板块向观众揭开那坡各个历史年代的面纱,以那坡历史沿革、区域范围作为开篇,依次突出展示史前时期、土司统治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等各个阶段的文化。 uTU4Fn\$L [attachment=533293] 那坡平孟起义 "pZ3 )T64(_TE 那坡烈士陵园 p-pw*wH0 [attachment=533295] [attachment=533296] {a3kn\6H0
[;=WnG 那坡烈士陵园位于那坡县城北郊 ,安葬着1979年对越作战中牺牲的41军及配属部队近千名烈士。 pq[mM!;#v 在陵园登高而望,那坡山城尽收眼底。几经修葺,如今的烈士陵园巍峨壮观、绿树成荫、四季花香、景色迷人。那坡烈士陵园不仅是那坡各族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全国各地烈士的亲属、战友和民众悼念越战先烈的地方,现也成为那坡县城及周边市县人们休息、游玩的一个亮丽景点。 `Q&]dE= 01、坦克广场 V{h@nhq
[attachment=533297] 02、烈士英名墙 [attachment=533298] 03、烈士墓区 E~>6*_?
[attachment=533299] 04、烈士纪念碑 [attachment=533300] 05、烈士陵园陈列馆 UTTC:=F+
Vf?#W,5>= 那坡烈士陵园陈列馆位于陵园山顶东面,建筑面积280平方平方米,圆柱形两层楼,内设烈士事迹展厅、资料档案室、附属办公室。其中:展厅集中收集、整理烈士事迹、遗物、生前书信作品等,用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陈列出来,以实际生动的素材感染青少年一代及全县各族人民,培育“四有”新人。附属办公室主要是为区内外专家、学者、上级领导参观考察时提供签名、题词等服务。资料档案室收藏供研究、保护、参阅的图书资料、影像资料、图片资料,以便于查阅。 bS<@Rd{g [attachment=533301] ya{>= @"I#b99 弄平古炮台 ]hj1.V+ @:7gHRJ! )KqR8UO 弄平古炮台位于那坡县平孟镇平孟村弄平屯附近一座海拔1000多米的山顶上,与边境线直线距离不到200米。它建在一座三面悬崖陡壁山头,只有一面用人工开凿的羊肠小道通向山顶。炮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东兴至那坡广西沿边三级柏油路在山间盘旋 ,是广西中越边境公路旅游带上具有军事战略意义的重要景点之一 。 [attachment=533302] [attachment=533303] [attachment=533304] X}*o[;2G mU=6"A0
U
[attachment=533305] |\a:]SlH Ib2 @Wi KCk?)Qv 百布河瀑布 S(J\<)b BJ9sR.yX62 Su"_1~/2S 从那坡县城出发,只要1.5h车程就可以到达百布河瀑布,一路顺着北平线弯弯曲曲,穿越小镇、穿越村庄,进入百布屯之后,未见瀑布,先闻其声。 [attachment=533306] Y(y9l{' MA+-2pMc|7 这是一条地下河喷涌形成的瀑布,没有多么壮观磅礴,胜在清新治愈。 [attachment=533307] A(n=kx VM]IL%AN 瀑布落差不大,但一层叠着一层,从高处蜿蜒而下,分叉的细流在不同缓坡汇聚成串串碧潭,像一颗颗天然翡翠,镶嵌在山坡之上,美得那么吸引人,又有着让人不忍去惊扰的矛盾感。 [attachment=533308] ^2r}_AX e9W7ke E* 因为没有经过人为开发,百布河瀑布的美,带着天然的野趣、原生态的纯净。周围是葱葱郁郁的林木,以竹居多。夏季是瀑布水流相对丰沛的时候,从上流冲泻下来的细流,在断层处飞散而下,像挂满断坡的珍珠帘子。 [attachment=533309] ?nZ <? mbBRuPEa=u 瀑布的水帘冲起的水雾在空气中飞散,带来一阵阵清爽的凉意,站在瀑布面前,可以明显感受到凉意扑面,让人完全舍不得离开,想一整个夏天就在这里戏水游玩,享受大山无价的纯天然制冷空调。[attachment=533310] [attachment=533312] ~B&*7Q7 >'6GcnEb4. 因为自然、原始、瀑布水潭在阳光的映照下映射出迷人的翠色,因此被人们称为“那坡的小九寨沟”。没有纷扰喧嚣,一草一木都简单而干净。 ,w%oSlOu uit-Q5@~ 老虎跳大峡谷漂流景区 z/KZ[qH\ 8sIrG 那坡老虎跳大峡谷漂流景区全长9公里,位于广西那坡县与越南接壤的深山密林中,是一个集跨国休闲漂流、跨国峡谷观光、中越民俗体验、边陲小镇风情游以及乡村田园观光游为一体的综合类型旅游区。 X[Ek'=} [attachment=533311] #eC;3Kq#- y"\,%. 景区内峰峦叠嶂,河谷狭窄、幽深,河水终年川流不息,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户外漂流,雄壮奇特的山体、清澈的河流、丰富的动植物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边境风光集“异、奇、秀、幽”于一体,更为跨国漂流增添了迷人魅力。 p{a]pG+3 [attachment=533313] M_1Tx ~9?U_ahfVt 平孟口岸 , Ln
平孟口岸位于那坡县平孟镇最南端的中越边境114号国界碑一侧,距那坡县城73公里。目前,该口岸是国家一级口岸。平孟口岸历史悠久,早在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开市,是中国西南各省市通往东南亚的重要贸易通道。一百多年来,双方边民自由往来经商,边境贸易十分红火,享有“小香港”之美誉。从平孟口岸到越南高平市为50公里,沿途山青水秀,风光秀丽。主要景点有北坡越南革命圣地、胡志明纪念馆、高平法国教堂等。通过平孟口岸,还可以到越南的河内、下龙湾、海防等地领略异国风情。 Uk:.2%S2 [attachment=533314] T'M66kg \5P.C 黑衣壮文化 vSYKe jAK{<7v4U RW7oL:$dt 那坡黑衣壮是一个自称为“敏”的壮族族群,是壮族的一个支系,主要聚居在那坡县境内,共有9975户人家,5万多人,占那坡县壮族人口的32%。由于历史上战争和民族迁徙等原因,许多人躲入深山老林,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从而保留了古老的文化,至今仍承袭着壮族最原汁原味的习俗,因而被称为壮族“活化石”。 r.W,-%=bL [attachment=533315] ,%h!% nz! 黑衣壮的传说 $G_Q`w=jM 相传很古以前,有一片山林茂密,土肥草美的极乐之地,黑衣壮的祖先来到这里安居乐业,辛勤垦荒种地,繁衍子孙。一次,一个名叫侬老发的部族首领在带兵抵抗外来入侵者的战争中不幸受伤。他果断地指挥其他人安全退却以后,就一个人隐蔽在密林中,他碰见一片青绿的野生蓝靛,随手摘一把当草药放在伤口上。这药竟有消肿止痛的奇效,使他很快就恢复健康,重上战场,并击退了来侵之敌,取得了胜利,保卫了族人之地。于是,这位头人就把野生蓝靛当着化凶为吉的神物来纪念,号召全族人一律都穿上用野生蓝靛染制的黑布服装。可以说独特的服饰风格是黑衣壮最为突出的特点。 + |qfgi VxN64;|= 吞力屯 {TncqA R*@[Pg* S7kT3zB 吞力屯位于大山深处,与世隔绝,因此保留了较为完整的风俗习惯,想要体验最原始真实的黑衣壮文化,绝对不能错过这里。 0sd-s~; EB>B,# 干栏式建筑 b#g
{`E ^
6.lb\ 村子远离城市,现代的痕迹不多,还保留传统的干栏式建筑,放眼望去,一砖一木,保持着鲜明而浓厚的历史韵味。[attachment=533316] [attachment=533317] JYd7@Msfc yK077zH_ 干栏式的木楼,一般分为三层。第一层用作养猪、养牛,第二层住人,第三层做仓库。干栏建筑以石木结构为主,工艺简单粗糙。下面为打磨过的坚固石柱支撑,上面用木头搭建楼房,呈“凹”形。 DAnb.0 [attachment=533318] [attachment=533320] DvX3/z#T F:J7|<J^F 独特的服饰 =u8D!AxT naIv= 黑衣壮无论男女老少,从头服到体服、足服,全身上下都着黑色,白色等其他颜色则是修饰补充。在服饰构成上,黑衣壮男人的穿着与其他支系的壮族男人穿着是基本相似的,而区别较大的则是黑衣壮妇女的穿着打扮。 *e<Eu>fW#&
[attachment=533320] v'Vt
.m&9& HB7(
[attachment=533319] W3/ 7BW` 01、头服 n`)7Y`hBhP m`$>:B 传统的黑衣壮妇女头服由内外两个部分组成:内头服是一条较深的白头巾,长度刚好绕包住头,外头服则是一条长黑布条,长度比白头巾稍长,质地坚硬,经折后盖在头上,无论风吹抖动都不会变形。 "Py Wo [attachment=533321] 02、体服 `.'i V[fr Blbq3y+Sq 黑衣壮妇女的体服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服的构成分为衣领、衣襟、后身和衣袖等几个部分,衣领交领,衣襟左掩,衣袖窄小,纽路从领口往右腋下开,一般较短,有时短至肚脐,刚好接着裙头。下衣则是大筒长裤,外面套上百褶黑裙子并系围裙。 ~g1, !Wl [attachment=533322] [attachment=533323] [attachment=533324] [attachment=533327] kV ,G,wo
03、足服 -2&i)S0R 5ttMua <G? 在足服方面,黑衣壮妇女一般穿手工缝制的平头或翘头绣花布鞋。做布鞋时,先将旧的衣服或布撕成一定的片状,然后用玉米糊或煮熟的糯米糊一层一层地粘在鞋子样式上形成板块。把板块晾干,正反面都用白土布包裹,然后再用纱线纳缝。鞋底依鞋样做成后,一般喜用黑布制作鞋面。最后把鞋面和鞋底连接起来,这样,一双布鞋就算做好了。 `<J#l;y [attachment=533325] A*;?U2
04、饰物 ahtYSz_FM *w/WHQ`xI 黑衣壮妇女的配饰多种多样,头上的假簪、脖颈上戴的银项圈和银项链、手腕上戴的银圈银镯、耳朵上过银耳环,这些金属配饰给凝重的黑色带来了一缕闪光,使古朴之中又平添了几分玲珑之美。 -@L's{J{M 黑衣壮妇女佩戴的银项圈,两端都制成鱼形状,有如双鱼对吻。双鱼对吻银项圈是黑衣壮妇女婚嫁时必备之物,表明黑衣壮有鱼图腾崇拜的信仰。历史上,在壮族传统的稻作区,人们相信人死后会变成鱼,然后再投胎变成人。许多小女孩也佩戴双鱼对吻银项圈,说明黑衣壮鱼崇拜文化的遗风已经演变成他们族群自身的传统了。# 鱼项圈 _IL2-c8
[attachment=533326] [attachment=533328] EF=dXm/\
rAx"~l.= ^%8qKC`Tt 黑衣壮成年妇女的发式要梳理成绾髻,再装饰各种饰物,如班簪、头笼、头叉、头花等。这些饰物大多用银做成的,在上面刻有花纹图案。所戴发饰的多少也有一定讲究,如头花插有6朵,则表明是未婚女青年或已婚但尚未落夫家,已婚妇女则比较简单,如只戴头叉子而已。 ~*!u [attachment=533329] s^>lOQ=
"XNu-_$N<a k\pDJ7wF^ iS"8X#[]N 独特婚俗文化 &G/|lv>j rQEi/ VI24+h'J 黑衣壮的婚礼是奇特而有趣的,婚礼在夜间进行,新娘出家门时,其父、兄不能看其出门。新娘出门后,不得回头看娘家,更不能往回走。否则,被视为不吉之兆。 y?#9>S >:\ 新娘到了男方家,过门入洞房后,对送入洞房的饭菜,只能象征性的吃一点点。至午夜鸡叫头遍时,新娘必须悄悄的和伴娘返回娘家(无论路途多远)。 *v
rWA [attachment=533330] |=cCv_y rer|k<k;]G 此后,每个月,由男方的妹妹或姐姐到女方家接新娘去男方家帮工二至三日,小住二三日后,新娘又返回娘家与父母兄弟共同生活。如此三到五年,直到新娘怀孕将要生子,新娘才到男方家定居下来,至此,夫妻始得朝夕相处。 [attachment=533331] fYhR#FVI :,kU#eZ$- 山歌 -+}5ma }t|Plz 自古以来,壮族先民们就有着以歌为乐的传统,黑衣壮更是一个嗜歌如命的族群,对他们而言,若是没有山歌,生活便失去了几分色彩。 ZCQ<%f 黑衣壮生性浪漫,他们在谈情说爱时以歌为媒,婚礼时以歌祝贺,劳动时以歌聚力,苦难时以歌抒怀,婉转的歌声里,凝聚了壮家人祖祖辈辈的情感与智慧。 \E@s_fQ] [attachment=533332] l>~`;W T|@#w%c'' 黑衣壮民歌的内容很丰富,有迎客歌、敬酒歌、欢庆歌、喜事歌,无所不能歌。 iS1Gb$? 民歌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壮族民歌原滋原味的特色,古朴悠扬、音调完整,因此,又被称作“壮族民歌的活化石”。 (a
`FS,M 20世纪60年代,一首名为《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民歌传唱在中国大江南北,人们纷纷被它的高亢嘹亮所折服,这首经典民歌的唱腔,便是那坡壮族山歌中独具特色的过山腔。 P>Q{He: [attachment=533334] 9k:W1wgH1 e8WEz
4r_ 听一听阿奶沙哑的嗓音,唱一唱古老的时光;听阿哥阿妹缠绵的嗓音,唱一唱含蓄的情义;也听稚嫩的童音,唱一唱不知事的童谣…… 0)AM-/" 如果这世上有一座音乐的殿堂,那么,大石山深处唱出了“尼的呀”的黑衣壮,应该是这座自然殿堂的精灵吧。 gcg>Gjp 大山深处也有美食 PXosFz~ HK0::6n{ 大石山孕育了一个神秘的民族,也滋养出了不少质朴的食材,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用勤劳和善良的心灵,创造出了一道道流传至今的美味。这些,是自然的恩赐,也是那坡的滋味。 w(/DTQc~d V5a?=vK9 t'R':+0Vf #SQvXMT 白头翁糍粑 uuSR%KK]|
3@)obb 三四月的春日时节,那坡人的餐桌上,经常见到一道美食——白头翁糍粑。 Y}LLOj@L 这是用白头翁草和糯米粉一起做出的美食。白头翁草的学名是鼠曲草,因为一般在清明前后采摘,所以又叫清明草,当然,在别地方,人们也有叫佛耳草、蒿菜等的。 |mxNUo- 白头翁草 efjO8J[uk- [attachment=533333] [attachment=533336] uxOJ3 :p<kQ4
8geek$FY x 做糍粑的白头翁草一定要新鲜采摘的,洗干净之后榨成汁或者蒸烂捶碎与糯米粉一起搅拌,加白糖、红糖揉搓成面团,放在蒸笼里蒸熟,即成一道美味。[attachment=533337] 包糍粑 't(}Rq@ [attachment=533338] 'Y!pY]Z 软糯糯、微粘牙、甜滋滋,带着白头翁草木特有的清香味道,吃一口回味无穷,再吃一口,欲罢不能,可以连续吃好几个都不觉得腻,是一道天然健康的美味。 pp~3@_)b WRD
A `
[attachment=533339] hOPe^e" !:"-:O}>=, 中医还记载,白头翁草具有非常好的医药疗效,茎叶可入药,镇咳、祛痰、治气喘和支气管炎,内服还有降血压疗效。所以,来到那坡,一定不能错过这道美味。 >?5xDbRj gF[6c`-s 那坡酥饺 yI8m%g% 酥角是那坡街头常见的一种民间小吃。金黄酥脆,看一眼还以为是炸过的饺子,细看才发现,还是有所区别的。 94|yvh.B [attachment=533340] mz\NFC< py{eX`(MS 酥角好像处处都可以做,但那坡的酥角是祖传的手艺。面粉加入鸡蛋、山油,揉得软硬适宜,捏出一小团压成面皮,再配入白芝麻或花生等馅料,包成饺子状,入油锅炸至金黄就能出锅。[attachment=533341] @P:R~m2 gg-};0P- )nwZ/&@ 那坡街头的酥角没有特定的摊位,但这一口美食,却不会轻易被人遗忘,循着香酥的味道就能找到贩卖酥角的地方,“咯嘣”一口下去,酥脆的味道冲入鼻尖,弥漫在舌尖,简直让人回味无穷。[attachment=533343] [attachment=533342] S
Pn8\2Cj
Xsd$*F@< JI"/N`-?;b
[attachment=533344] aDL)|>"Q /vjGjb=3U 牛干巴 l"J*)P 牛干巴原本是云南的一道美食,但与云南邻近的那坡人,做出了属于自己的味道。这是腊肉与腌肉两种技艺的结合,精选的牛肉,先用花生油腌制,再撒盐与胡椒粉,后放入葱花与花椒粉等香料佐料搅拌均匀,涂抹完整,腌制12小时以上。 TZ_rsj/t [attachment=533345] ;1W6"3t-Y #JA}LA"l 牛干巴的制作,腌制是一道重中之重的工艺,佐料的先后顺序有一套那坡人自己的要求,腌制之后,再用那坡山间种植的耐烧少烟的油茶木烟熏8~10天,方算完成。 3ai (x1% [attachment=533346] zF5q=9 4$ 牛干巴是那坡人待客的佳肴,干而不柴、辣而不燥,只需要将制作好的腊肉切薄,与香茅、蒜片、姜丝、花生一起入锅干炒,就是一顿活色生香的美食,味道香辣,让人欲罢不能,一家炒肉,隔壁的小孩都能馋哭。 F7{R~mS; 因为制作工艺特殊,牛干巴也是一道易于保存的美食,干炒过后与花生油一起装罐密封,能保留几个月不变质,是一道辣呼呼、香滋滋的小零食。[attachment=533348] o]Wz6L 5`{vE4A]q 沙糕 1")FWN_K/T 别看那坡这座小县城还是一个小众秘境,街头巷尾的小吃,却数不胜数,品尝过酥角的香脆,不如也提一包沙糕,一边吃一边感受小城的烟火气息。[attachment=533347] pI7Ssvi^ 沙糕是一道传统手工制作的小吃,精选的糯米经过浸泡、沥干、铁锅炒米、打成米粉。 QjA&IZEC
传统的制作工艺里有一道很有意思的流程,就是要把米粉铺在芭蕉芯里,这是为了让糯米粉充分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酵柔软,便于后期的制作。[attachment=533349] s`hav 沙糕的制作过程漫长且艰辛,但这样纯手工制作而成的沙糕风味独特,食而不腻,香甜味美,松软可口,吃一口,唇齿留香,是任何现代机器都无法创造出来的美味。 G02ox5X (0i'Nb" z)lM2x>|* 74K)aA 那坡,这个小众的旅游目的地。这里,游人见识过了“小九寨沟”的惊艳、品读了千年的韵味、尝过了诸多的美食,听过那一首动听的“尼的呀”。而那抹神秘的黑,则留下了极致深刻的印象。淳朴、简单、安静……遗落人间的净土,仍等待着更多的人去发现和挖掘它的美。 ljPq2v ] 4'SaEsA~ 来源: 千姿百色 qy_%~c87 3;*z3;#} NZLX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