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网(无图版) -> 八卦爆料 ->正文 登录 -> 注册 ->

高考临近,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发布重要提醒!

够了够了 2022-06-06 12:47

pDGX$1O"  
UN7>c0B  
2022年全国普通高考定于6月7日、8日举行。今年我市普通高考文化统考报考人数29204人,比2021年多973人,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文史类11548人,理工类17656人。百色城区报考人数6965人。 N`FgjnQ`  
vJ__jO"Sq  
据悉,今年全市设12个考区、19个考点、1006个考场、121个备用考场和备用隔离考场、12个备用考点。其中,百色城考区设百色高中、百色祈福高中、百色民族高中、百色市第一中学、百色中学、右江区第六中学6个考点,共235个考场;备用考点设在百色市第三高级中学。
I`?6>Z+%)  
CNCWxu  
_raj b1!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举行,为防范考生替考和携带非考试物品进入考场等违规行为,维护高考公平公正,今年我区将采取视频监控、金属探测、身份识别、无线信号屏蔽、无线隐形耳机探测等多种科技手段严防考试违纪作弊行为。同时,加强考生进入考点、考场的安全检查力度,在考生进场前实行2次安检,严防考生携带手机进入考场,杜绝手机作弊。 <P)vx  
K&zp2V  
0B0Uay'd_  
此外,自治区招生考试院还设立了高考举报电话。 k_p4 f%9  
考生如发现考试违纪作弊行为,可于6月5日9:00至10日10:00拨打电话举报:0771-5338937、5337897,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将及时予以处理。 ]] R*sd*  
考生如有违纪作弊行为,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UenB4  
50 :gk*hy  
D<=:9  
以下是《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中,考试违纪、考试作弊、扰乱考试秩序等行为的认定标准及处罚措施,请考生认真了解,自觉遵守考场规则,诚信考试,切勿“钻空子”。 nE!h&}(  
一、考生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 (nWi9(}J  
(一)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 Q+ r4  
(二)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的;  FSaCbs(  
(三)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 H"_ZqEg  
(四)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的; ;naD`([  
(五)在考场或者教育考试机构禁止的范围内,喧哗、吸烟或者实施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的; VTOZ #*f  
(六)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的; i%m]<yElm  
(七)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下同)、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 <IWO:7*#  
(八)用规定以外的笔或者纸答题或者在试卷规定以外的地方书写姓名、考号或者以其他方式在答卷上标记信息的; 7!0~sf9A  
(九)其他违反考场规则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 >z'kCv  
-!OFt}  
iXp*G52  
二、考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 Nwu,:}T  
(一)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 N? r{Y$x  
(二)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 f; <qGM.#|  
(三)胁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 ZXP9{Hh  
(四)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 ou;E@`h;x  
(五)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 y\]~S2}G  
(六)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 Yx4TUA$c'  
(七)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 Xx~za{p  
(八)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的; wAC*D=Qj  
(九)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行为。 R;2tb7o  
[89qg+z  
Rf)lFi  
三、教育考试机构、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或者在考试结束后发现考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相关的考生实施了考试作弊行为,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 *Uvh;d{  
(一)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加分资格和考试成绩的; h|^RM*x  
(二)评卷过程中被认定为答案雷同的; :"Vfn:Q  
(三)考场纪律混乱、考试秩序失控,出现大面积考试作弊现象的; /&g5f4[|p  
(四)考试工作人员协助实施作弊行为,事后查实的; Nf.6:=  
(五)其他应当认定为作弊的行为。 b5kw*h+/'h  
C?v_ig  
xE$(I<:  
四、考生及其他人员应当自觉维护考试秩序,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管理,如有下列扰乱考试秩序行为之一的,应当终止其继续参加本科目考试,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考生及其他人员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追究刑事责任。 cO9aT  
(一)故意扰乱考点、考场、评卷场所等考试工作场所秩序; _`4jzJ*  
(二)拒绝、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管理职责; Pqe{C?7B  
(三)威胁、侮辱、诽谤、诬陷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考试工作人员、其他考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xh$1Rwa  
(四)故意损坏考场设施设备; "PM!03rb  
(五)其他扰乱考试管理秩序的行为。 V87?J w%2  
p<5ED\;N;  
W,<P])  
五、考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视情节轻重,同时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至3年的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 Q;]g9T[)  
(一)组织团伙作弊的; B3Id}[V  
(二)向考场外发送、传递试题信息的;   tDF=Iqu)a  
(三)使用相关设备接收信息实施作弊的; =D<{uovQB  
(四)伪造、变造身份证、准考证及其他证明材料,由他人代替或者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的。 Algk4zfK2,  
][ri A  
zKycd*X  
六、在校学生、在职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教育考试机构应当通报其所在学校,由学校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学籍或者予以解聘。 ykY#Y}?^  
(一)代替考生或者由他人代替参加考试的; 0'Kbh$LU  
(二)组织团伙作弊的; N# o" W  
(三)为作弊组织者提供试题信息、答案及相应设备等参与团伙作弊行为的。 DA)mkp  
%d..L-`]ET  
da c?b (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明确了与考试相关的4种违法犯罪行为: [ D[&aA  
(一)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6#egy|("nF  
(二)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qJY'"_Q{  
(三)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tJ3G  
(四)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Y|eB;Dm1q  
a!Z.ZA  
=|lw~CW  
CAGaZ rx  

                        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
                               2022年6月2日
T~shJ0%  
A^/$ |@  
GtQ$`~r  
随着2022年高考临近,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发布2022年高考预警信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谨防受骗。 Rj&V~or  
认准官方标识,勿信“小道消息” {0J TN%e  
每年考前,网上都会有大量涉考信息传播,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一些个人或培训机构为吸引眼球,借机注册“山寨”公众账号,散布传播非官方来源的“小道消息”并以此谋取利益。 qd@x#"qT  
根据中央网信办《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任何机构或个人注册和使用的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不得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不得恶意假冒、仿冒或者盗用组织机构及他人公众账号生产发布信息内容,不得编造虚假信息,歪曲事实真相,误导社会公众。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将依法依约严肃处置。 )sWC5\  
勿信虚假宣传,谨防上当受骗 ?T+Uu  
考试“包过保过”、双倍提升、XX天速成,或有独家“内部资源”“命题专家”授课、保证“一次性通过”……这样的口号标语和招生广告,经常出现在各种考试培训机构的招生宣传当中,让不少家长信以为真,实则不同程度存在夸大宣传、虚构师资、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等违规违法行为。 0/".2(\}T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二)明示或者暗示有相关考试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教育、培训;(三)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OGgP~hd  
网络诈骗要辨别,高考答案不可购 Ood8Qty(  
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或通信群中兜售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标榜“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诱惑信息,并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还有的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电脑或手机发送病毒,套取用户信息。 y6.Q\=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的”,属于违法行为



查看完整版本:
[-- 高考临近,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发布重要提醒!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jingxi.net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