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关口,是保障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1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基层代表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J)(pGS@
Z86[sQBg
“关口前移”要做好“四早” 6$zUFIk
:')<|(Zy d`xqs,0f XYn$yR\dj “‘关口前移’是我们城乡基层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聂春雷介绍。 Wl,yznT
$SDx)
'! K[9 <a>D` 根据目前疫情防控的形势,为发挥好基层“网底”的作用,1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的通知》,要求对重点人群要“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预防和减少新冠重症的发生,提出了12条工作内容,特别强调要进一步筑牢织密基层的“保健网”,加强重点人群动态管理和基层发热门诊的建设,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药品、设备配备到位,必要的药品器械要直达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全国98.7%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开设了发热诊室,基层发热门诊诊疗量占比超过全国发热门诊的60%以上。对需要转诊的,及时向亚定点医院、定点医院或者上级医院转诊,充分发挥了基层医疗机构第一道防线作用。 a(
qw `?>OY&( 农村地区要做到“关口前移”,核心是落实“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具体来讲,“早发现”主要是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进行一对一包保联系,每周联系服务不少于2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早识别”就是要加强对这些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对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比如有些基础病的并发症、新冠重症风险的苗头和倾向性症状出现以后,要及时识别,及时给予指导和转诊。“早干预”,就是在基层要配备必要的氧疗设备,如氧气袋、氧气瓶、制氧机,还要配备便携式的指夹、脉搏式血氧仪监测血氧,发现异常情况,迅速给予吸氧和相应的药物治疗,同时结合实际及时转诊。“早转诊”就是发现了需要转诊的,要及时转到上级医院接受治疗。这“四早”就是做到“关口前移”的重要工作。此外,通过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快中医药配备使用,特别是要落实医联体(医共体)对基层的指导,包括巡诊、派驻等,提高基层诊疗能力,防止轻症向重症或者危重症的发展。 }Jc^p 'dg OE 农村地区人口数量多,医疗资源相对不足,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近期,许多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都在普遍反映药品短缺、问诊量激增的问题。“原因一是一些个别药品产能不足,供不应求,一些地方由于前期准备储备不充分,疫情高峰一来,药品一时供不上。二是供需双方信息不太通畅。三是因为物流原因,一些采购的药品不能及时配送到位,造成药品短缺。”聂春雷介绍,针对药品短缺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U_J|{*4S.! ?,!qh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物资保障组建立了日调度制度,坚持全国一盘棋,每天统筹调度药品和其他重点医疗物资。根据疫情发展,现阶段优先保障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的医疗机构要有药用。对一些短缺药品,积极协调扩大产能。相关部门制定了很多政策,支持有关企业扩大产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加班加点生产相关药品。 c=K M[s. VP"L_Um 加强供需对接。因为农村地区点多面广、供应链长,供需对接如果不通畅,基层反映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上来。如果让农村的医疗机构直接上网络平台买药,有的网络平台可能没有,有的买了也因为物流各方面的原因,配送不下去。鼓励地方政府集中采购。供需对接非常必要,各地要通过物资保障组,加强供需对接,及时解决药品短缺问题。 :r6
bw D`gY6wX 坚持中西医结合,合理选用西药、中成药和中医药汤剂。近期下发在城乡基层充分应用中药汤剂的通知,鼓励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发挥农村地区特色,充分利用中药,缓解药品不足的问题,减轻基层就医压力。 {k)MC)% c[YC}@l%a 聂春雷介绍,从目前监测的情况看,前期短缺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但是近期随着各地疫情的发展和药品产能的增长,还有物资保障组的协调调度和物流的顺畅,以及地方政府加强组织,药品短缺的问题正在逐步好转。 .=NK^
疫情防控与稳产保供必须两手抓 Z]6D0b
{Cd*y6lI W}e5 4-lu }`eeIt I+ 日前,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印发的《加强当前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明确要求,“五级书记”要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要建立包保制度,省统筹、市调度、县乡村抓落实,层层压实责任。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村到户。 </}[x2w?] ,p2
Di &Y,Rm78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介绍,为了落实落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责任,工作方案还分别明确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的具体要求,其中对省级党委和政府,要求对本地区农村疫情防控工作负总责,根据疫情形势,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制定政策措施。市级党委和政府负责本区域内农村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安排,督促检查。县级党委和政府要承担起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要靠前指挥,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特别是要抓紧补齐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中的短板和弱项。乡镇、村要具体落实好疫情防控中的组织、动员、协调、宣传、引导等责任要求,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进村入户。工作方案还特别强调,要强化责任追究,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AJdtJ@0H ,5/gNg 此外,为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工作方案对建立相应工作机制也提出了要求,由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会同中组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等单位,成立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工作专班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开展工作,重点是发挥责任落实、政策协同、基层动员等方面的作用。 @!Pq"/ i7p3GBXh[ H@6 “在农村地区医疗资源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要有效应对疫情传播,还要充分发挥各级组织作用,特别是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毛德智说,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首先,要随时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出现感染症状时,要及时到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就医或者咨询。如果出现症状比较重,千万不要硬扛,一定要及时就医。要及时了解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保持良好心态,不恐慌、不焦虑,也不信谣、不传谣,更不要盲目用药,就医之后对症治疗。返乡人员在返乡路途中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回乡后,尽量少聚集、少聚餐。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规律生活、充足睡眠,家里面也要经常通风换气,要定期做好家里的清洁卫生。红白事尽量简办。一些红事喜事等聚餐活动尽量简办,减少人员聚集。当有必要的活动举办时,要适当控制规模。疫情比较严重时,要按照当地疫情防控的规定和要求,减少聚集性活动,避免疫情过快传播。在做好自身个人防护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参与村里的防疫工作,尽最大努力把基层的防疫网络建好建强。 UOwj"#
~p8!Kb6 当前,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和农业稳产保供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农业农村部近期专门召开会议,对于农业生产稳产保供、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作出了具体部署。一是抓好生产。抓紧南菜北运基地和北方设施蔬菜生产,合理安排品种结构和种植规模,因地制宜地发展一些速生菜、芽苗菜。同时抓好畜禽水产养殖,不同地区及时调剂余缺,保证市场供应。二是顺畅流通。优化通行保障措施,畅通“菜篮子”产品以及农资农机等重要物资的运输通道,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保证“菜篮子”产品运输车辆便捷通行。积极推进产区和销区对接。三是压实责任。落实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监测预警,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健全应急保供体系,分级制定应对措施,确保一旦出现特殊情况能够及时启动应急机制,保证供给充足。特别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证大家既要吃得上、吃得好,还要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oNomsn
Z<wg`
从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症”转变 g"!B
|
'J\%JAR@ yf$7<gwX 5yQgGd) 从目前对重点人群的摸底情况看,做好农村地区对重点人群的分级分类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非常重要。 MdPwuXI vz _U 2{qoWys8[ “我们的工作重点,从防感染向保重点人群的‘保健康、防重症’这一工作转变。前期,各地已经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发的重点人群分类管理方案和动态服务要求,正在推进和落实落细这些工作。”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介绍,利用各种现代化科技手段,比如计算机数据、电话、微信、视频等非接触方式,以及传统的上门随访方式,实行面对面服务,做好对红黄绿标识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主要以街乡为单位,组织村(居)委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村“两委”、村组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以及社区工作者,包括志愿者、相关包片医生组成的包保团队,按照相关要求做好明确分工,使相关的包保团队能够包村包户包人,对红黄绿标识的三类重点人群健康状态全面摸底建好台账。这些人都是高风险人群,是防重症的重点。 !nd*U}q Sz._XY^ sI.Ezuw 包保团队要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家庭医生24小时联系电话告知重点人群。通过村干部或包保团队和重点人群相互联系,建立一个双向联动机制。对黄色标识人群每周联系不少于2次,对红色标识人群每周联系不少于3次。对红色标识重点人群的基础病情况和健康状况,要通过联系动态掌握,一旦发现重点人群感染新冠病毒或基础病加重等情况,要及时采取处置手段,包括及时监测生命体征、监测血氧饱和度等。对红色标识的感染者,处置以后仍然觉得有加重的,如果有必要的话要及时指导转诊,同时加强健康监测。 3sL#_@+yz |_A35"v ugL$W@ 目前基层首诊门诊量达到了60%,如何确保他们的诊疗质量,关乎着“保健康、防重症”的第一道关口。吴浩认为,重点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h?SUDk:2^ 9K&b1O@Aj d9^h
YS{ 要组织学好用好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三年疫情,基层医务工作者日夜奋战,前期主要“以防为主”,现在他们迅速转化角色“以治为主”,“治”的时候就要注意质量,尤其要注意对新冠症状的诊断,包括居家治疗、合理用药,还有中医药的治疗,特别是早期重症的识别以及转诊的路径,都要加强学习和掌握,学以致用。 ':fVb3A[*d jjwY{jV d2(n3Xf 要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远程医疗的作用。加强牵头医院下沉带教和结对帮扶力度,特别是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有病房的,可以做一些重点带教。在规范诊疗和抗病毒药物使用等方面,安排经验丰富的医师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具体指导。 QTDI^ZeuF 4v{gc/g *L!R4;ubE 要发挥村医乡医人熟地熟优势。全面动态掌握居民健康,对重点人群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实现非药物治疗,比如氧疗、营养支持、补液等治疗和指导。加强合理指征用药和早期的识别,早期要使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同时,要特别关注基础疾病的诊疗,满足群众对医疗的更好需求。 "kL5HD]TC ClEtw Lh0<A% 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利用中医药资源改善新冠病症。我国地域辽阔,特别是农村地区,一些村乡医掌握了一些很好的中医药使用办法,中医更讲究辨证施治,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中医用药的方式方法都有一些差异,所以鼓励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当地优势的中医药资源去治疗和支持,改善新冠病症。 eC3ZK"oJ N@) D,~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f2*J 7_|zMk.J* 1b't"i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