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会听到新闻报道,最近某某IT公司、金融公司、某某医院,又有人倒在工作的岗位上,猝死了。这些精英们,年龄一般集中在30-50岁,死者往往在死前一周有过重的工作任务或过大的心理压力。
u>"0>U
7:<w)Al! 我们总会感慨,他们一定是太累了,以至于“过劳死”了。其实,“过劳死”是社会医学领域非常关注的话题。
s<FBr, l^Rb%?4Z 这个说法,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繁荣时期,它的英文名称为Karoshi,从日语翻译过来,我们暂称为“过劳死”吧。“过劳死”很多时候是由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发展而来的,有一些潜在的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消化道疾病等,会被疲劳诱发、促进或加剧,最终导致“猝死”。
LQ# E+id&
C{zp8 A(Dh .M^[/! PY^#hC5: 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报告,因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由多种原因造成,症状表现复杂,也无法通过实验结果诊断,因此,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人,仅有20%能被诊断出来。没有被诊断和及时处理的病例,可能就会发生“过劳死”的危险。
s4"OsgP+ byM-$l 通俗一点讲,人体就像一个弹簧,劳累就是外力。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这个弹簧就会发生永久变形,甚至断裂,即导致老化、衰竭甚至死亡。
P$z_A8} JaRsm'SIk~ g5@g_~ g 什么人容易发生“过劳死”呢?
{jz`K1 'q)g,2B% · 有事业心的人,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
.N
qXdari V3t#kv · 有遗传早亡血统又自以为身体健康的人;
Df^F)\7!N? DHWz, M · 超时间工作者;
qy3@>
1G I}
jgz · 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者;
l,4O MWh Y&I+ · 长时间睡眠不足者;
-U=Ci 3J+2#ML · 自我期望高,并且容易紧张者;
?qaWt/m )e,O+w" · 几乎没有休闲活动与嗜好的人;
aaFT ]h,rgO; · 从事IT工作的人等等。
Eu`|8# [ W \uJRjw+ 在目前职场竞争剧烈,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的现状下,疲劳和压力似乎不可避免。
:h{uZ,#Gi +GI906K 那怎么应对“过劳死”的风险呢?
ccHf+= 策略一:要懂风险
2aM7zP[Z ;Y^'$I2fR# 不必因为对“过劳死”的恐惧就不敢承担有挑战的工作任务,但必须认识并重视“过劳死”的防治。这样才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u##th8h4U "ntP92 8 策略二:知其判断
9aJIq{ `E Jo\P,-\( 每个人工作和生活中都体会过疲劳。“过劳死”中所涉及的疲劳并不是偶然体会到的一过性疲劳状态。
'f-r 6'_ZX +
t5SrO!` 主要标准有以下两条:
Fye>H6MU ~Ba=nn8Cq 1)持久或反复发作的疲劳,持续在6个月以上;
_VKI@ AzOs/q8O 2)根据病史、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排除引起慢性疲劳的各种器质疾病。
gQ>kDl^$Ls C}RO'_Pq 体征标准包括以下4条:
! ;t\lgMl cg MF?;V 1)低热,口腔温度37.5℃~38℃;
q#W|fkfx+ tR|dnC4U 2)可触及小于2厘米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压痛;
aaR& -M@ Ku75YFO,5 3)咽部充血,但无明确扁桃体炎症;
DpT9"?g7 hGz_F/ 4)未发现其他引起疲劳的疾病体征。
Oo|PZ_P =n5'~1?X? 症状标准有12个:
"r-P[EKpL kUf i 1)体力或心理负荷过重引起不易解除的疲劳;
XVN`J]XHk 2jFuF71 2)没有明确原因的肌肉无力;
Cd}^&z L"m^LyU 3)失眠症状普遍存在,多梦或早醒;
eluN~T:W "0An'7'm 4)头涨、头昏或头痛;
3#>W\_FY*D i7Up AHd/ 5)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
%tyo(HZQ DW. w=L|5R 6)食欲不振;
by/H:5}7 !ajBZ>Q 7)肩背部不适、胸部有紧缩感,或有腰背痛、不定位的肌痛和关节痛,无明确的风湿或外伤史;
yfZNL?2x >[fu&r1 8)心情抑郁、焦虑或紧张、恐惧;
$8=|<vt [k6I#v<& 9)兴趣减退或丧失;
@KQ.t F* eThaH0 10)性功能减退;
B{nwQC b %y6(+I#P 11)低热;
^viabkf C V\;Xa0 12)咽干、咽痛或喉部有紧缩感。
e7RgA1 ITn% 如果同时具有以上2项主要标准、2项体征标准和6项症状标准;或累计具有8项以上单纯的症状标准,即可确诊为疲劳状态。当一个人感受到如此严重的疲劳,需要马上启动后面的修复策略。
J-v1"7[2GC @AEH?gOX t}YcB`q) 策略三:主动休息
o.{W_k/n @Vre)OrN# 如果条件允许,尽量按生物钟作息。
\VNu35* J| .:$(o& 睡眠节律的紊乱会让人承担非常巨大的压力,疲劳更容易发生。即使需要上夜班,也尽量让作息制度稳定,这样有利于身体的适应。尽量每日三餐进食,且要强化三餐营养,优化饮食结构,避免高油高盐饮食,也要避免暴饮暴食。
QrYF Lh Ktq 4b%{ 要学会主动休息。不要只在累得干不动的时候被动休息,主动休息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是事半功倍的休息方式。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式:
Wo1xZZ ??,[-Oi 其一,重要活动之前抓紧时间先休息一会儿。如参加考试、竞赛、表演、主持重要会议、长途旅行等之前,应先休息一段时间。
h1w({<q*ov SiLW[JXd 其二,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周末应进行一次“整休”,轻松、愉快地玩玩,为下一周紧张、繁忙的工作打好基础。
fST.p|b7 p0Jr{hM 其三,做好全天的安排,除了工作、进餐和睡眠以外,还应明确规定一天之内的休息次数、时间与方式,除非不得已,不要随意改变或取消。最后,重视并认真做好工间休息,充分利用这段短短的时间到室外活动,享受日光浴或做深呼吸,或欣赏音乐,使身心得以放松。
: {p'U2
d y HC8 Jb QK$[z" 策略四:定期体检
1xB}Ed*k AE0uBv 有关资料表明,直接促成“过劳死”的5种疾病依次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
?b;2PH" ]vvYPRV76 把这条信息反过来读就是积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可以减少“过劳死”。
fMUcVTFe IfK~~XYG 大家需要定期检测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避免超重并戒烟。即使没有上述情况,每个人也要重视健康体检,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准确把握可以避免承担超过身体承受能力的工作任务,对疾病的早期积极治疗可以避免健康状况恶化。
Lx0nLJ\ 1M]=Nv Y![Q1D!
策略五:积极运动
X Q#K1Z y [8;mCh D.K""*ula 马上进入暑假了,不要跟你的老板说:老板,我想休年假,可以吗?
O3} JOv_ EwC]%BZP 换一种做法试试,转发这篇文章到朋友圈,并且评论说:老板,我要休年假,从某月某日到某月某日,不然……
?QOU9"@+B $DL}jH^S 无论工作多忙,休假呢还是要提上日程的,你说对不对?
6 c_#"4 -s3`mc}* 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劳逸结合,保持休息,也要经常运动,以增加体能储存,每周散步4~5次,每次30~45分钟,或一星期进行3~4次温和的户外活动,每次30分钟,都是必要的。运动不仅可以缓解疲劳还可以强健体魄,可谓一举两得。
+%JBr+1#\ V`Cyx^P 策略六:保持愉快
s1:Wrz?4 Xz_WFLq4 不仅是躯体疲劳会导致过劳,心理性过劳——失望、焦虑、恐惧、神情沮丧等也可使人精力衰竭。
oD)]4| kxMvOB$ 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免疫力也会提高。同样强度的工作,积极快乐的完成比消极不满的勉强完成要轻松的多。学会享受工作本身的乐趣,神清气爽的战胜疲劳。
mmTpF]t
?`
LR97FG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随之不断增加。既然无法逃避,就积极的面对,科学过劳,远离“过劳死”。
!dL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