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1991年的他以湖南省理科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顶级高校之一:清华大学。他还选择了自己喜爱的生物工程与技术专业,梦想着能成为一名实验室的科研人员。 T~SkFZ
W5()A,R
大家都以为清华毕业的高材生一定是入职名企、稳拿高薪,前途一片光明。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命运却和这位天之骄子开了个玩笑。他是谁?清华毕业后的他究竟经历了什么?20年后的今天,他过得还好吗? s jaaZx1
j9w{=( MV
rf 60'
清华毕业生任职外企 意欲大显身手 t$p%UyVE
张晓勇,1974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县,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普通,但他却因为30年前的一个特殊的身份而名声鹊起。他从小学习成绩就很好,妥妥地“别人家的孩子”。 ,1-idpnX
QNv5CQ&
1991年,成绩优秀的他放弃了被高中学校保送的资格,靠着自己实打实的高考成绩,以538分夺得当年的湖南省理科状元,被第一志愿“清华大学”顺利录取。 DHyQ:0q
S$P=;#r
张晓勇自小就是个有理想和梦想的人,踏入中国的顶级学府,他也如愿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专业:生物工程与技术。那时的他感觉,自己距离成为一名科研人员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Tc>g+eS
(lq%4h
作为一名清华学子,大学时期的他刻苦努力,学习投入,同学们都羡慕地称他为“学霸”,他在老师的眼里也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撰写论文、研究课题,考试成绩也是门门高分,每年的奖学金拿到手软。 qlg.\H:W~
DY/%|w*L
nB[B
FVkU
大学四年过得飞快,1996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张晓勇,恰巧赶上了高校教育的“双轨制”改革。也就是说,高校毕业生必须在用人单位和个人自主有了双向选择时才能正式获得一份工作。 'PW/0k
&B1!,joH~
生性好强且有着自己满腔抱负的张晓勇像当年放弃保送资格一样,再次放弃了去带编制的国家单位的机会。他不希望自己从事一份一眼望到头的稳定工作,他把目光投向了更具挑战意味的外资企业。 cG 3tn&AXi
ar'VoL}
D8xE"6T>
九十年代的大部分人仍偏保守,在别人看来,张晓勇放弃所谓的“铁饭碗”,选择乾坤未定的外资企业,真的是“脑子坏掉了”。但张晓勇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和他人的异样目光,他南下广东,入职了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宝洁公司。 0B2f[A
3h%Nd&_9
当时的宝洁公司还远不如后来的赫赫名声,但张晓勇凭着清华毕业生的这块敲门砖和自己在当年可谓炙手可热的生物专业,进入产品研发部并成为了一名实习生。有着先进管理经验的大公司对于新人的培训时间长达一年之久。 F x$W3FIO]
SMU8U
张晓勇顺利通过了培训结业的考核,满腔热血地打算在研发部大干一场。可上天竟然和他开了一个玩笑,过了实习期的他竟然鬼使神差地被调到了客户部工作。百思不得其解的张晓勇在纠结了几天后,忍不住找了人力资源部的领导,询问自己为何进不了研发部? F9(jx#J~t
33a}M;vx
原来那时的宝洁公司并未在中国设立真正的研发部门,其研发的重心还是放在国外。张晓勇听闻这个消息后犹如当头棒喝,思考再三之后,还是决定留下来好好工作。 `K[r5;QFKf
|oX9SU l
毕竟那时的外企工资还算不错,虽然客户部工作和自己的专业及梦想相去甚远,张晓勇最终选择了向现实低头。 xF YHv@g
"(~fl<;
头顶“清华优秀毕业生”光环的张晓勇本想着能在外企干出一番事业,大显一番身手。没想到现实却让他从云端跌落至谷底,人生的第一次挫败感让张晓勇感受到这个世界上原来存在着这样的无奈。 gx eu2HG
R%t|R79I
郁郁不得志辞职回乡 当保安尽孝道 kp!(e0n
人的一生就是如此奇妙,遇强则强,遇弱愈弱。当年的高考状元不曾想,自己人生的第一次不如意就是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遭遇。 \f VX<L
EFu$>Z4
进入了客户部的张晓勇没有放弃调去研发部的念头,虽然客户部的工作确实和自己的专业风马牛不相及,但认真工作的张晓勇仍然获得了部门领导的认可,也用几年的时间做到了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 %U.x9UL
KG96;l@'(
张晓勇在客户部一干就是五年,“时间好不经用!”这是他在宝洁公司工作那几年最深切的感慨。 _5p]Arg?}&
ti]8_vP}*
一次偶然的场合,张晓勇得知,国内的宝洁公司并不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也没有合适的研发团队,所以一心想要做产品研发的张晓勇如果想从事自己喜欢的岗位工作,唯一的机会就是申请到国外的宝洁总部去工作。 &|Rww\oJ
$]W*;MTI}
.m%5Esx
自己的人生路到底要如何走,是张晓勇后来呆在宝洁公司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选择去异国他乡工作,一切也是未知数,毕竟那时还没有国内人员去国外研发部工作的先例。就这样一直呆在客户部做着机械且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张晓勇认为这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 s0h0EpED
>MhZ(&iD
郁郁不得志的张晓勇从此不再有笑容挂在脸上。正当他苦苦纠结之际,另一个更不幸的消息传来:生活在湖南老家的父亲得了尿毒症。一边是味同嚼蜡的客户部鸡肋“工作”,一边是需要人照顾的病重老父亲,张晓勇终于面临了人生第一次艰难的抉择。 9"/=D9o9
%,@e- &>
不服输的张晓勇想办法向宝洁公司申请调至湖南分公司工作,但公司人力资源部最后给出的回复是:“湖南分公司暂时没有空缺岗位,如果可以,先调去湖北分公司工作两年,后续再看看是否有调回湖南的机会。” usu{1&g
X'%BS
老天爷看来并不会一直对一个人优待,人生当中的起起伏伏似乎才是生活的常态。接连遭遇工作不顺的张晓勇在此时真切感受到:“曾经那么骄傲的自己,原来也会有人生无奈的时刻,而且不止一次有这样的感受,简直让人无法接受。” hY *^rY'
Nr"GxezU+A
一气之下的张晓勇向宝洁公司提出了辞职,怀着无比郁闷的心情回到了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湖南长沙县。 _j{)%%?r
`r}a:w-
看着每天靠透析才能续命的老父亲和一生为家庭操劳的驼背老母亲,这时的张晓勇才意识到这世上有太多无法逾越的沟沟坎坎,人生无奈竟然多过人生得意很多倍。 f'7/Wj
{}gL*2:EW$
Nv=% R
阔别多年,张晓勇回到熟悉的小县城,这里的人们生活节奏慢,大多数人每天都在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人们也早就忘记了当年风光无限的张晓勇。在这里,张晓勇毕业的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了过眼云烟。 C.H(aX)7
R!\._m?\h
在这里,张晓勇的生物工程和技术专业完全无用武之地,如同农民在街边卖剩下的农产品一样无人问津。 Wcl =YB%
Gg:W%
生活的现实犹如一把尖刀,不断刺痛张晓勇的心。父亲的医药费没有着落,母亲的无声叹息一直不断,自己的积蓄也在慢慢变少……张晓勇也犹豫过,挣扎过,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要向这该死的生活屈服,他一遍遍地在心里寻找答案。 _g D9oK
P.=Dd"La
张晓勇把自己的时间进行了合理分配,以照顾父亲为主,他开始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凭着清华毕业证,他很快找到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销售工作,这个工作的时间倒是相对地自由。 4{ZVw/VP,-
CSwB+yN
但张晓勇很快发现自己的性格根本不适合干销售工作。他是理科生出身,做不到左右逢源,更做不到用技巧去和客户谈生意。苦苦煎熬了两年的张晓勇还是选择离开了房地产公司。 naeppBo
zP@\rZ @4
=+<DNW@%
不再年轻的张晓勇慢慢发现,自己可以选择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了,有时连他自己都怀疑自己这个清华毕业生和街边的市井小贩别无二样,都是在为生计奔波忙碌,都是在生活的苦难中浮沉。失去了斗志的张晓勇在朋友的介绍下,做了马王堆陶瓷市场的一名保安。 f{\[+>
jd"YaZOQ
做保安这份工作,虽然薪水不高,但好在稳定,时间规律。张晓勇可以和母亲轮流照顾尿毒症日益严重的父亲。曾几何时,他是父母眼中的骄傲,父母是扶他上青云的助推;现如今,父母成为了他人生道路上的牵绊,他是年迈双亲的唯一支柱。 :;LaV
>m=XqtP
\[8uE,=|
心有不甘到安于现状 无视外界争议 .%\||1F<
的确,在普通人眼中,张晓勇作为从中国顶尖大学的金牌院校“清华大学”走出来的天之骄子,不管出于任何原因,从外企离职回到家乡,选择做一名普通人都看不起的保安,多么不可思议。 An,TunX
D$D;'Kij
&t'P>6)
但这确实就是张晓勇经历挫折和认清现实之后的个人选择。现在的他,已经47岁,每天除了上下班,他拿出了更多的时间来陪伴自己的父母和家人。身患尿毒症的父亲在他的照顾之下身体逐渐好转。 gF;C% }
;7JyL|2
)U0I|dx
张晓勇也于2007年和妻子结了婚,第二年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孩子。清华大学毕业后16年,33岁的他也和其他人一样,结婚、生子和成家。 Q'j00/K
CHL5@gg@>y
同样是33岁的这个年纪,如果在大城市还没娶妻生子,真的不算稀奇。但兜兜转转十几年,繁华落尽之后,对于又回到老家的张晓勇来说,这迟到的幸福无疑是各种滋味在心头,难以言说。 bHTTxZ-%
O -p^S
父母在一天天地老去,可所幸的是,孩子也在慢慢地长大,张晓勇的心态愈发地平和淡定。如今的他,不再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他说:“当梦想和现实发生碰撞时,我只是选择一种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仅此而已。” goD#2lg
h^w# I
$%ztP
Ta
每一个曾经年少爱追梦的人,在结合了自身情况和实际际遇后,一定会做出自己的最后选择。也许,他们的选择在别人的眼中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它会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9`@}KnvB?
:g-vy9vb
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明星、富可敌国的达官显贵亦或是被人敬仰的学者名人,他们身处高位就一定是幸福的吗?答案自在人心。 &4M,)Q (
{n<1uh9~$8
张晓勇身上发生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读书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成为了热议的话题,甚至还有一些人把他作为反面教材,说他愧对国家的培养,是在自甘堕落。这样的说法无疑过于片面和极端,读书这件事本来就不应该和功利金钱挂钩。 qA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