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分享精彩

|
q_bE?j{ Se.\wkl#Y
cfBq/2I 在中国,龙是吉祥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化身,是华夏民族共同的图腾。靖西壮族在喜庆佳节也有舞龙舞狮以示吉祥的习俗。 wzVx16Rvc ;R|i@[(J ;IZ*o<_ 靖西的龙舞分为两种:一种是“文”龙,即舞动起来比较斯文,动作变化较多,常用的动作如“龙戏珠”、“龙回头”、“龙摆尾”、“龙绞柱”、“龙游云天”、“翻江倒海”等。“文”龙舞动时规定不能往龙头龙身上烧炮,鞭炮只能在龙的前、后燃放。因此,这种龙舞大多在白天走村串巷舞,或者应邀参加喜庆典礼活动时舞。春节拜年舞龙活动结束时,整条龙仍然完好无损,封存起来来年还可用。“文”龙在靖西的流行区域比较广,旧时各圩镇都有,较有名是花王庙、沙石大队、奎光、等地。现在比较有名的有新华街、旧州、那耀等地。 4nK\gXz19 =
NHuj. ,m;S-Im_Xr 另一种是“武”龙,就是舞动起来比较威猛,动作也较单调,可以在人群中横冲直撞,龙头龙尾摆动很大,而且从造型上看,“武”龙的形象更显夸张、威武。其最大特点是舞动时,周围的人群可以随意往龙头龙身上投、抛烟花鞭炮(但不能故意往舞龙者身上投),投放的烟花鞭炮越多越显得吉祥,而且主家鞭炮没有放完龙不能停舞,因此往往是一条街舞动下来,整条龙已是伤痕累累。从这一点上看,靖西的“武”龙应该是与南宁宾阳一带盛行的“炮龙”是一脉相传的。 j]U sb_7 IppzQ0'=y1 ELf cZfJ 无论是“文龙”还是“武龙”,靖西壮族民间制作的龙头龙尾均用竹篾扎制,关健部位用铁线加固,外用纸、布装裱。龙身则由7—10个园竹笼连绳组成,长约7—12米。外套上龙布,安上撑棍,整条龙由画工精心调配颜色画成,色彩绚丽逼真。关健的龙眼旧时是用猪尿泡做成的。 tJ>%Xop \3JZ=/ &_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