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孩子学习繁忙,学习任务重,为了能够让孩子从得到放松,每当节假日或者周末,孩子拿着爸爸妈妈的手机来玩游戏、看影片、上QQ、微信等,往往家长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有的家长甚至觉得孩子不过就是玩玩游戏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小编告诉你,这事可严重了!一不小心可能还会让你倾家荡产……
近日,南宁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合成作战中心发现,就在近段时间内,南宁发生了几起案件,有的孩子拿父母的手机玩游戏的时候被诈骗几千元甚至2万多元。
(图源网络)
这几起案件都是怎么发生的呢?
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2018年2月14日 2月14日,15岁的男孩乐乐(化名)在使用妈妈的手机玩手机游戏时,突然收到一条私信,对方是一名陌生人,对方告诉乐乐:在他提供的平台上充值“钻石”,比在游戏官方充值的数额高出25倍。一听到这个消息,乐乐就心动了,于是加了对方的QQ号。
对方一步步诱导乐乐支付相关费用。 在乐乐加了对方的QQ号后,对方先是说乐乐的账号未开通所谓“安全证书”,让乐乐扫描一个二维码转账230元。由于乐乐知道妈妈手机的微信支付密码,于是就按照对方要求支付。
但是,这还没完,随后对方又以“充值金额未满指定数额将冻结游戏账号”、“解冻游戏账号需付手续费”等各种理由,使乐乐8次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支付所谓的相关费用。
对方“承诺”先支付后退款,以各种理由不断要求乐乐支付费用。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除夕,乐乐的妈妈吴女士(化名)才发现一共被骗2万余元,随即到派出所报案。
2018年2月14日
无独有偶,就在2月14日同一天,南宁一名12岁的男孩小明(化名)在使用妈妈的手机时,看到一个手机游戏道具广告,于是加了对方微信,并通过微信发红包的方式分10次向对方支付“游戏账号异常”、“充值账号需要认证”等相关费用,共被骗3180元人民币。
2018年2月24日
2月24日11时许,13岁的小刚(化名)在使用妈妈手机时,看到低价售卖苹果手机的消息,遂加了对方的QQ,经过一翻商谈之后,打算购买一台标价388元的苹果6P手机。随后,对方以“手机过海关需交通关费”、“手机解锁绑定费”等为由,诱使小刚分3次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共被骗2374元人民币。
(图源网络) 看了这么多案例,大嘴宝提醒各位家长们:
给未成年人使用手机需谨慎做到一管二限三保密
一管:加强对未成年孩子在使用手机、社交软件上监督与教导,平时向孩子普及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知识,重点讲解针对游戏、QQ、微信、网购等诈骗手段,告诫孩子在没有家长在身旁的情况下,不乱点小广告,不点不明链接,不乱买游戏装备,不乱扫二维码,不提供微信支付码。
二限:对孩子使用手机进行一定的约束,需要支付任何费用须经家长同意,并由家长进行操作,最好不要让孩子自己操作。
三保密:最好不要将支付密码等信息告诉未成年孩子。